关于一棵松与朝阳宫还有这样一个故事:
(相关资料图)
传说在清朝同治年间(1870年前后),曾有一位老戏曲艺人叫张永宪,人们亲切的唤他叫张久亮,他年迈辞艺,来此庙宇留发出家……
当时,这座庙宇破烂不堪,几乎坍塌荒废。庙中仅有孙玉成老道士带一名道童,张久亮见庙宇这般情景,他不辞辛苦地周游四方,募捐化缘整四年,将庙宇重新修缮,给佛像重镀金身,修建后,比原建庙宇强了许多……
从此,张久亮道士有了名声,很受道教信徒与乡亲们的赞誉。他和别的出家人不一样,别人都是脱俗不恋红尘,戒五斋不吃荤,而九亮呢,正和济公和尚一样,荤素一齐来……
张久亮九岁到梨园学戏,开始学刀马花旦,后学文武小生,戏台上所用的武打功夫,他均娴熟,拳脚武术也较熟练。他的唱腔动听,扮相靓丽,女人看了嫉妒,男人见了眼馋。而他真杀实砍地过硬功夫,还是来庙修身练习而成,庙宇在旁山嘴子顶上,有一小平原,就成了九亮师徒们习武之地,每日鸡鸣操练,夜半习武……
在九亮来庙第六个年头,他带领徒弟们在山顶上的石缝中栽下了三棵幼小的松树,一棵植在庙后为庙树,另两棵栽到道士坟地里,作为莹地树,庙门前又栽植些杨柳树木,到现在松树已长成两搂粗的参天大树,虽庙宇不存,但松树仍在……
就在朝阳宫竣工,给重镀金身佛像开光祭拜时,各地来的施主、绅士、商贾、地方官吏们和来自各地的道士、和尚等,看到修缮后的庙宇宏伟壮观,都拍手称赞。新建庙宇有两层正殿,东西厢房,上下跨院,周围有土石砌成的院墙,在高大的庙门之上悬挂着一块横匾,上书:朝阳宫三个大字……
庙前的通道上,用石条阶梯铺成,香火池子确用百斤生铁铸成,,院中在通道两旁种植奇花异草百种之多,五光十色,芬芳扑鼻……
来自各地的施主宾客、和尚道士们,对为重修庙宇募捐化缘的张九亮,一致推荐他为该庙的主持兼监院道士,他们都说:九亮老道士,没有白费四年的苦功,成绩显著,人口皆碑……
就在大庙佛像落成典礼后第九天头上,出现了一些怪事……
第一件事:一位当地山民叫苗有旺的四十多岁,得了一种大肚子病,卧床三年,意识气息奄奄,苗有旺有一子二女,这三个人在同一个夜间做了同样一个梦,梦见一位白发银须老人,告诉他们:“你父亲的病可以治好,只要你们有诚心,去到庙后石洞中,讨药三付,服后即可痊愈。我们为感谢当地山民和众施主的施舍,给我们重镀金身,为这事舍药百天,以救生灵。切记!切记!”
天亮,兄妹三人,不约而同来到庙后的石洞中,跪讨神药,说也怪,大约过了一炷香的功夫,姑娘看到三碗冒热气的汤药。三人小心地拽去盖碗的红布,揭开一看,“啊呀!真正的汤药。”三人急急忙忙双手捧碗回到家中,给其父亲每天服一晚,三日服完,苗有旺吃药后,整整泻一天,病就痊愈了……
此事一传开,全国各地人来人往,坐轿的、坐二马车的、还有推车的……,车来人往,熙熙攘攘,前来求神讨药。静静的庙宇,一时间山上山下、山前山后、路两旁、树林中,搭棚立灶,做买做卖、货品齐全,变成一处非常热闹的小集市。在百日之内,庙宇前后鞭炮齐鸣,震耳欲聋。凡来讨药的人只要诚心,没有空手而归的……
第二件奇事,有钱岭西施家大院的当家人,赶车去榆树县办事,在街上看见原大庙主持孙玉成老道,二人身在异乡见面都感到很亲近,孙老道说:“你回家时,把我这双鞋捎回庙中,”说话双手捧回一双麻鞋来,一转身就不见了。施掌柜感到奇怪,怎么说两句话人就没啦!
他回到家里,把鞋送回庙中,施掌柜向众道士说:“我在榆树街里看到了孙道士,他叫我捎回一双鞋。”众小道士听后都现出很惊讶的神态,说:“孙老道士他已经升天了,尸体还在后洞中呢!”从此,孙玉成成仙得道的消息不胫而走……
张久亮道士,谁也不知道他年龄到底有多大?只见他发如白霜,须如银染,美须飘散胸前,红光满面,行走如飞,一身仙风道骨之气。当人们问他年龄几何?他总是回答:“百十来岁吧!”(按史料推算,张九亮道长1966年时的年龄约在110…120岁左右),他每天除了上香拜三清祖师之外,还干两件事:一是带领小徒弟早晚习文练武,二是亲自提水浇灌栽植的每棵松树……
朝阳宫大庙,在民国年间和抗日战争时期,非常兴旺,此庙是抗联一个联络站。解放后,破除迷信,拆毁庙宇。九亮老道士,从此云游四方,不知去向……
为了怀念张久亮道士,人们就将此地改叫“一棵松”。正是,不知九亮何处去,松树仍在挺拔中。
~·~·~·~·~·~·~·~·~·~·~·~·~·~·~·~
郑重声明:未经准许,严禁下载、使用本传说故事图文,违者必究!
~·~·~·~·~·~·~·~·~·~·~·~·~·~·~·~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海峡医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