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球是一个奇迹
旅行|中国
|九行Travel
(资料图)
暑假一到,甘肃敦煌又双叒开始堵骆驼了。
浩浩荡荡的骆驼队伍,在沙漠上整齐行进,一眼望不到头,每每看到这样的画面,都会以为自己起猛了,穿越了。
一眼看不到边的骆驼队伍|小红书@山好雪生
堵在骆驼上的网友无奈吐槽:“知道的是我来旅游了,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去攻打匈奴了。”
更苦的是骆驼们,每年这个时候他们都得早5晚10地上班,累到要罢工。
没办法,夏天的甘肃实在太火了——仅7月5日一天,敦煌六大景区就接待了51333游客。
骆驼都罢工了|极目新闻
这是一个千年前便是顶流的大省,明明地处最偏远的边疆,却是中国第一批走向世界的地区。
它是唯一衡四大地理区域的省份,不只有戈壁沙漠,还有塞上江南,既有北方城市,也有南方城市。
在沙漠堵完骆驼,再遇见绿水青山,一阵湿润的风拂过脸庞,别怀疑,你真的在甘肃。
它的地名总是不按常理出牌,令你徒添许多困扰:白银市不产银,产铜;金昌市没有金,产镍;酒泉市的特产也不是酒,是人造卫星。
甘肃的气质像一壶烈酒|图虫
甘肃的气质,实在浓郁,像一壶酒,抿入喉中,味烈,又回甘。千年的沧桑让甘肃变成一个满身故事的壮汉,让你忍不住把酒诉衷肠。
即便骑不上骆驼,这样的地方,也值得你一品再品。
去了甘肃,相当于去了4/5的中国
甘肃的浓郁,率先体现在外貌上。没办法,谁让它处于青藏高原、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会地带上,直接跨过了南方、北方、西北、青藏中国四大地理单元。
在中国的五大地形里,甘肃占了其三;中国五种气候类型,甘肃占去了其四。难怪在旅行界又流传着一句话:
“去了一次甘肃,就相当于去了五分之四的中国。”
此言非虚,甘肃的地貌一直够硬气。除了海洋,其他地貌你都能在甘肃找到,北部是沙漠戈壁加丹霞,中部是黄土高原,东南部又是小桥流水。而且,甘肃是中国的地理中心,省会兰州更是“雄鸡”版图的几何中心。
甘肃跨度非常大|《航拍中国》
祁连山,是甘肃的命脉所在。没错,放到地理课本来讲,这就是那条折磨了无数文科生的“干旱半干旱地区分界线”。
在匈奴语里,“祁连”是指“天”的意思。这话没有丝毫夸张,常年被冰雪覆盖的祁连山脉深入到西北干旱地区,来自祁连山的冰川雪水,滋润了80%的河西走廊。
可以说,没有祁连山,就没有后来河西走廊上嘉峪关、酒泉、张掖、武威等一连串的城市。
甘肃的命脉,祁连山|《航拍中国》
连《匈奴歌》里也有唱:“失我祁连山,使我六畜不蕃息。”祁连山和青藏高原一同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产物,相比后者多少有些“发育不足”,却一点也不渺小:26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,三分之一的面积都是海拔超过4000米的区域。正应了李白那句,“明月出天山,苍茫云海间”。
祁连山,赋予河西走廊生命|图虫
在甘肃北部,最容易看到大自然造物的神迹。数亿万年的演变,令这变成异域星球。
敦煌,除了有“沙泉共生”奇观的鸣沙山和月牙泉,还有那令人风声鹤唳的雅丹魔鬼城,需经过30万-70万年的风蚀作用,才造就这胜似在远古戈壁里的魔鬼城。
而“西出阳关无故人”的阳关和“春风不度玉门关”的玉门关,更立在敦煌不远处。
雅丹魔鬼城|《航拍中国》
张掖丹霞,几乎成了甘肃的一张名片。甘肃的浓郁面目,七彩丹霞勾兑了大半。沧海桑田,曾经的湖底变成山峦,各种因素的叠加令这里呈现出以红色为基调的七彩丹霞。
有人说:“终于不用去浪漫土耳其了”,乘上热气球,这里的大地便像极了凝固的波浪。在张掖60公里处,还有可比肩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平山湖大峡谷,一眼万年,眼里装下的都是数十万年的地球褶皱,极尽震撼。
张掖丹霞|《航拍中国》
在甘肃中部,更是曾孕育炎黄子孙的黄土高原。尽管风沙侵蚀、水土流失使其支离破碎,但地处白银市的黄河石林依然让人蔚为奇观,当地壳抬升,河水褪去,大片坚硬的砂砾岩便露出地面,成了一处“岩石森林”。
黄河自青海省巴颜喀拉山下一路东行,在龙汇山呈现出一黄一绿两种颜色,原来夹带泥沙的洮河于此与原本碧绿的黄河汇合,使其成了名副其实的“黄河”,穿兰州城而过,继续东行,孕育了大半个中国。
黄河石林|《航拍中国》
黄河洮河交汇处|《航拍中国》
在甘肃南部,则俨然另一幅景象。玛曲湿地大大小小超300条河流,滋养着一大片高原牧场和黄河。
玛曲湿地又被称为“黄河之肾”,黄河流经它时年径流量从20%变成65%,丰沛的水源使这里成为中国名马河曲马的天堂。
在甘南,还藏着甘肃省最大的高原湖泊尕海和世外桃源扎尕那。曾使亚丁稻城声名远播的美籍探险家洛克,在100年前写道:“我平生未见如此绮丽的景色。如果《创世纪》的作者曾看见迭部(扎尕那)的美景,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。”
玛曲湿地|《航拍中国》
甘南秘境,扎尕那|图虫
甘肃,如何影响了大半个中华
甘肃的浓郁,也深切地体现在文化上。甘肃之名,来自甘州(张掖)和肃州(酒泉)的合称。张掖,因“张国臂掖,以通西域”得名,中国西北重要咽喉;而酒泉更辐射西北三省;再加上“天下富庶无如陇右”的陇,便组成了今天的甘肃。
别看如今的甘肃灰扑扑,不甚起眼,在远古时代,地处黄河上游的甘肃水草丰沛,正是华夏民族的祖先在此按下肇启键,一键开启了中华文明。
甘肃,地处黄河上游|九行Travel
相传,伏羲、黄帝诞生于甘肃天水一带。黄帝在甘肃平凉崆峒山上问道,始有《黄帝内经》;昆仑山西王母也降凡于甘肃泾川。
周、秦王朝崛起于陇,他们曾在今甘肃庆阳一带“复修后稷之业,务耕种,行地宜”,中国姓氏文化中的李姓起源于陇西。
甘肃庆阳一带的董志塬,中国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|《航拍中国》
但甘肃真正跻身于历史舞台成耀眼无比的一员,还得等到西汉张骞开辟了河西走廊。
河西走廊,东起乌鞘岭,西至甘新交界,狭窄的地带沿西北-东南走向绵延1200多公里。当它还在懵懂无知地吮吸着来自祁连山的雪水甘露时,无人会得知,这里将会成为一片影响世界的天然绿洲。
河西走廊,非常重要的通道 |《河西走廊》
待霍去病抗击匈奴,收复河西走廊,统治者也越发注重这西北边关战略据点的建设,一条前所未有的商道开始悄悄占据了它。
当时,河西走廊是中国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,它的地理位置有多重要?这么说吧,从长安(西安)出发到达罗马、横跨亚欧大陆的“丝绸之路”,竟贯穿甘肃全境1600多公里,几乎占去了总路程1/5。
一条影响历史的商道,丝绸之路 |九行Travel
这让甘肃成了古代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地区。没错,在2000多年前,甘肃人是第一批接触外国人的中国人,是时刻走在潮流尖端的弄潮儿。
“对外开放”,这个在今天似乎特指沿海城市的词汇,在陆路时代,却属于位处边境的甘肃,来自西域或东方的货物源源不断地在甘肃集散,使河西走廊地带崛起了一片“国际化的超级城市群”——“商旅往来,无有停绝”的武威;“华戎所交一都会也”的敦煌;“三边锁钥河山壮,万国车书驿路通”的张掖;“泉水若酒”的酒泉......
河西走廊上崛起中国第一批国际城市群|九行Travel
丝绸之路,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繁荣,更重要的是中西方首次的文化交流。
中国著名学者季羡林曾评价:“世界上历史悠久、地域广阔、自成体系、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:中国、印度、希腊、伊斯兰,再没有第五个;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两个,就是中国新疆和甘肃敦煌,再没有第三个。”
四大古文明交会地,甘肃|图虫
佛教和佛教艺术,是率先通过河西、陇右传入中国内地的。
十六国时期,众多西域高僧来到河西走廊传授佛法,僧人乐尊在敦煌忽见佛光,便凿下了第一个洞窟,后人相随,竟成了有735个洞窟的敦煌莫高窟,“敦煌学”也由此成了专门的学科。
莫高窟、麦积山、炳灵寺、榆林窟等50多处石窟,也使甘肃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“石窟艺术长廊”。作为藏传佛教的直接传入地,西北最著名的拉卜楞寺也伫立在甘肃。
甘肃麦积山|《航拍中国》
世界上第一届“万国博览会”,可以说在甘肃张掖举行。隋朝一统天下后,将“发展丝路贸易”定为国策,在公元609年,隋炀帝派大臣招徕西域商人, 主持与西域诸国交市,后来更亲巡张掖,谒见西域二十七国使臣,举行一场真正意义上的“万国博览会”。
西域的风物、饮食文化,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华。胡床(类似一种折叠椅),东汉由西域传入,把中国的“分餐制”变为“合食制”;而胡椒、辣椒、胡荽(香菜)、葡萄、石榴、胡瓜(黄瓜)更从西域传入,丰富了中国人的味蕾;今天常见的火锅(西域羌煮烹饪法)、烧烤等吃法,均来自西域。
中国很多风物都由西域传入|《丝绸之路》
连当时的中国顶流诗人天团,也忍不住来这西北大都会打卡,一瞻前沿城市的风采。王维是“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”,岑参是“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”,李白则是“明月出天山(祁连山),苍茫云海间”......作为西部前沿地带,甘肃在历史上确实“出色过人”。
甘肃的人与美食
甘肃的浓郁,更体现在甘肃人的性格和味蕾上。身处边戍保家卫国的情怀、滔滔不绝的黄河水在一定程度上都塑造了甘肃人。
甘肃天生要强。“东连关陇,西通西域,南接河湟,北达蒙古”,这样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它自诞生起便是“天下要冲,国家藩卫”,一旦失守,则民族危矣。
于是,这片土地上源源不断地诞生了李广、卫青、霍去病、赵充国、左宗棠等英雄好汉,而秦始皇嬴政、骁骑将军李广、貂蝉都是甘肃人。
甘肃汉子绝不认输|图虫
从根子上就带来的家国情怀,导致甘肃人在性格上或多或少都带了点骁勇和豪迈。
这一点,最能体现在他们的饮食上。
有人说:“甘肃是一座黄河水趟过、拉面拉过的省份。”是对,但也不对,省会兰州,没有拉面,只有牛肉面。
如果说,边疆戍守的历史带给甘肃人铮铮铁骨的一面,那么从“天上来”的黄河水,则塑造了甘肃人的铁汉柔情。奔流不息的黄河水和兰州人日夜相处,给他们带来牛肉面和酿皮。
与黄河水日夜相处的兰州|《金城兰州》
拉面是外界误传,牛肉面才是兰州人的真功夫。油亮的面团从清晨苏醒,在拉面师傅的巧手下变成根根分明的细面条,浓郁的汤底,冲破黄亮的面条,加上葱花和油泼辣子,抚慰了436万兰州人的早晨。
而色泽微黄、质地弹润的酿皮,兰州人也有方法对付,添上盐、陈醋、蒜汁,再来一大勺芝麻酱,那酱香浓郁、层次丰富的口感在嘴里经久不散,爽辣酸麻,着实带劲儿。
兰州牛肉面和酿皮|《风味原产地》
在整个河西走廊,所有人都是吃羊的好手。
嘉峪关市吃羊的独门绝技,在于烧烤。把羊油熬好,再把羊肉串预烤,快速过滚油,那油脂上的香气重新渗透到羊肉每一寸,锁住汁水,再烤,便外焦里嫩,香脆多汁。
嘉峪关的烤羊肉串|《风味原产地》
张掖市盛产山丹羊肉,这种羊肉以“无膻腥味,肉质鲜美”而出名,除了手抓羊肉、清汤羊肉,张掖人对羊杂的处理也了然于胸。
把新鲜羊血与面粉搭配,灌入羊肠中,煮熟后煎制食用,便是铁板煎血肠;用羊油网把剁碎的羊肝一裹,便成了他乡再难寻的美味脂裹肝。
地处黄土高原的白银市,擅吃滩羊羊羔;武威市的烤羊腿是一绝;在甘南高原,还有一种用羊肚把羊肉包裹,再投以高温鹅卵石的粗犷吃法。
甘南的道食合|《风味原产地》
位于甘肃东南部的天水,在饮食上却有一股别样的“江南柔情”。
天水人的一天,从“呱呱”中醒来,这不是什么虫鸣鸟叫,而是一种根植在记忆里的小吃。呱呱由荞麦面粉制成,呈半透明粉色,有弹韧肉感,配上调料便可直接上嘴。
甘肃天水最著名的小吃,呱呱|《风味原产地》
而由长江、黄河两大母亲河共同勾兑的天水,在浆水上也不遑多让。
在天水人的家里,大多有一口浆水老缸,用苦苣、荠菜在面汤里煮沸后投入浆水缸,倒入旧浆水,等发酵三四天便可取用,浆水面、浆水鱼鱼都离不开它的身影。
浆水面|《风味原产地》
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,还在甘肃孕育了胡麻、瓜果、百合、土豆、面筋等风味,地理在几千年前赋予了它辉煌的历史,而在几千年后,则赋予它丰富的味蕾。
不论是风貌、人文和饮食,甘肃在中国历史长河里,都是最浓郁的一位。
撰文:黄加宝(九行Travel)
图片:九行Travel
编辑:框舅
版式设计:李雨嫣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海峡医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