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长江畔、赤乌传,千年渔业兴瑞昌。这里江水绕郭,水产资源丰富,渔业历史悠久,这里,就是江西省瑞昌市——也是南昌大学“渔歌千年”社会实践队此行的目的地。
“我从66年开始捕鱼,那时候吃住都在船上,大风大浪的长江,那日子不好过的。”已经74岁的退捕渔民沈福生与实践队员谈起往事时,话语中叙说着曾经的辛酸,眼里却饱含着对往昔的追忆。从十几岁开始捕鱼,以长江为生,孤舟蓑笠,风吹日晒,数十年如一日,这是瑞昌许多老渔民一生的写照。
在沈福生爷爷的带领下,队员们在沈家渔民非遗展馆见到了许多老式捕鱼工具:木制的渔船、细长的船桨、疏而不漏的渔网……“这是打鱼遇上下雨的时候穿的蓑笠,蓑笠包含斗篷和帽子,帽子是用竹子和粽叶编的,蓑衣是用棕树皮做的,那时候的渔民和农民都穿这个,好用!”沈爷爷指着一件件老器物如数家珍,队员们在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对过去的渔民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
泛黄的旧报纸、表彰奖状静静陈列在玻璃柜台中,无声诉说着那个年代的瑞昌渔民们风里来雨里去的辛劳,也展现出一幅人民脚踏实地,共创美好生活的新中国图景。
“今后的社会只能是比我们那个时候更进步,技术越来越发达,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。”沈爷爷笑着向队员们说出了他的心愿。正如他所希望的那样,昔日瑞昌市,今朝换新颜,渔业也在技术推动、政策促进下发展适应、蒸蒸日上。
“既要绿水青山,也要金山银山”,禁渔政策不是对渔业的遏制,而是渔业高质量转型的“助推器”。长江禁渔以来,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,通过禁捕退捕、治理污水、整治非法码头等一系列举措,禁捕水域非法捕捞高发态势得到初步遏制,水生生物资源逐步恢复,水环境大为改善,为人工驯养繁殖和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,河流中鱼苗的数量逐渐恢复,品质逐渐提高,许久未见的鳤鱼也再现瑞昌,生态与经济平衡发展,实现二者齐驱并驾指日可待。
同时,瑞昌当地各企业对新政策作出积极反应,进行绿色生态养殖,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。“我们采取人放天养的养殖方法,并且每年4到6月实行全湖禁渔,我们的鱼申请了有机产品认证,既保护了生态,又提高了经济效益。”瑞昌市赤湖生态渔业开发有限公司周凌对实践队员说。走在赤湖湖畔,习习微风拂面,阵阵虫鸣悦耳,清清湖水入眼,实践队员吴星莹感慨道:“先有绿水青山,才能有金山银山,如今真是生态与经济的双丰收!”
十年禁渔大保护,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。上岸渔民在国家的帮助下积极转产转业,更有一部分渔民从打鱼为生,到如今加入护鱼队,为生态恢复贡献力量。瑞昌新渔民结合时代精神和历史经验,依托当地千年历史文化背景,守正创新,成立新型渔业公司,发展智慧养鱼和休闲渔业,通过“陆基养殖”“鱼鸡混养”“直播销售”等新型养殖、销售途径提高养殖效率,打开销路,开拓市场,一改传统渔业效率低、可持续性低、附加值低的窘境。
城乡巨变难相认,旧貌更迭新景呈。新时代瑞昌渔业经济与社会政策相结合,重视科技赋能,广泛与高校、科研院所合作,注重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,呈现出生机蓬勃的新气象,更加响亮的新时代“渔歌”将永远“传唱”。(刘媛 严可)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海峡医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